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

豆浆纯不纯?营养师教看营养标示:这数值低于2.6克就算过度稀释

是许多国人早餐首选饮品之一,坊间豆製饮品五花八门,包含豆奶、黑豆浆、浓豆浆、蜜豆奶、豆乳、沖泡豆浆粉等,选购豆製饮品应该怎么挑?元气周报列出十大QA,协助民众解惑。

豆浆的主成分为黄豆、水,其余还有糖分等,不同于鲜奶是由生乳杀菌而成,条件严苛,价格也高,因此认证机制上,豆浆製品比较像是饮料,饮料相对没有认证的必要。

不过,国人对于黄豆为基改或非基改有「知的需求」,豆浆多会标示是否为基因改造黄豆製成。如果想辨识豆浆「纯不纯」,是否过度稀释,可以检视包装豆浆的营养标示,每100毫升低于2.6克,都属于被过度稀释,如果蛋白质含量高于2.6克,甚至达到5克以上,黄豆浓度高,喝一杯等于喝到两杯的营养价值。

浓豆浆是指稀释水分较少,蛋白质含量通常会高于5克以上。添加纤维是为了增加口感,属于合法添加。但依照健康饮食的建议,膳食纤维建议每天25克,纤维的来源,不建议只来自一餐,可以平均分配到三餐,黄豆纤维容易引发,建议适量摄取。

黑豆与黄豆都能製成豆浆,黑豆的蛋白质比黄豆低,因此市面上也较少出现「黑豆腐」,每100公克的黄仁黑豆,蛋白质约20克左右,黄豆蛋白质约为35克左右。黑豆富含花青素、维生素B群、维生素E、叶酸等;黄豆富含钾、钙、铁、锌等。

只要是豆製品製成的豆浆,加热后都会产生豆皮,如果黄豆加得少,水分加得多,蛋白质不足将难以产生豆皮。传统豆浆店确实可以透过「豆皮」来确认基本的浓度,但通常水只要不加得太夸张,如一比九,一般来说豆浆加热后都还是可以产出豆皮。

豆浆粉与奶粉的概念类似,透过脱水,让原本的饮品呈现粉状,虽然是经过脱水加热的程序,但并不会影响太多营养素成分,像并不会有太大差异,如果为了携带方便,可以选购豆浆粉。

豆浆在CNS的标準中就叫做「豆奶」,其标準中明订,豆奶是指大豆经加工处理后製成并包装之乳状饮品,粗蛋白须在2.6%以上;调製豆奶是指含50%以上之豆奶为原料,以大豆或大豆蛋白产品经加工处理后製成并包装之乳状饮品,必要时得添加营养剂及风味料,粗蛋白在2%以上。

日本的豆乳是否等于台湾的豆浆,难以确认。但日本的豆乳其蛋白质高于台湾的豆浆。同样240毫升,台湾的豆浆蛋白质大约为7克,日本豆乳可以达到10克。

蜜豆奶属于一种调製豆奶,市面上被称为蜜豆奶的产品,大多会用鸡蛋作为调味,依照CNS的标準,调製豆奶的粗蛋白会在2%以上。坊间也会把牛奶加入豆浆中,依照食药署的建议,成份比较多的,会将名称放在前方,如牛奶豆浆,表示该产品的牛奶含量多于豆浆,名称相反,其成分多寡则反之。

滤渣的豆奶或豆浆,口感比较好,过去过滤掉的豆渣,会转作为肥料,主要是营养价值高,如果豆奶或是豆浆没有滤渣,将会保留较多的黄豆营养素以及纤维。黄豆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维生素、矿物质等。

牛奶的营养素没办法被豆浆或豆奶取代。牛奶属于奶类,豆浆或豆奶属于豆鱼蛋肉类。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豆浆或豆奶可以避免腹泻,但无法避免胀气,豆类属于产气食物,主要是豆类含有寡醣,属于短链碳水化合物,小肠较难消化吸收,容易滞留在肠道中,肠内细菌容易发酵产生气体。

谘询/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营养室主任苏秀悦、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