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

在军情相当紧急的当口,袁绍为什么还要关照一下郑玄?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在军情相当紧急的当口,袁绍为什么还要关照一下郑玄?”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就在这时,袁绍接到了袁谭的报告,说刘备到了平原国。

袁绍大喜,命令袁谭护送刘备速来与他会合。袁绍对刘备很重视,派人一路相迎(绍遣将道路奉迎)。

这时袁军终于完成了集结,已经开始向南进发。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表示对刘备到来的隆重欢迎,袁绍让大军一边南下,自己则由邺县向东去迎刘备,一口气走出了200里(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这个礼仪够隆重的,一方面是刘备的面子大,另一方面袁绍还有别的打算。

之前,袁绍曾派袁谭去接大学者郑玄,想让郑玄随自己一同出征。袁谭接到郑玄,走到元城这个地方,也就是今河北省大名县,郑玄病了。

汉代200里约合今70千米,邺县以西70千米正是元城,袁绍在元城迎接刘备,同时也为了看望病中的郑玄。

作为当代最知名的学者,郑玄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一个标杆。

郑玄曾应何进的征辟到过洛阳,何进失败后郑玄回到了家乡青州刺史部的北海国居住,聚众讲学,研究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从四面八方投到门下的有1000多人,日后有名气的学生有赵商、崔琰、公孙方、孙乾、王基、国渊、郗虑等人。

北海国是袁绍控制的地盘,袁绍经常把郑玄拉来参加聚会,出席各种活动,为自己撑门面。郑玄在洛阳就认识袁绍,对于这个比他小得多的政坛名人他并没有太多好感,但出于无奈,也不敢驳袁绍的面子。

一次,在袁绍主持的聚会上,大家听说郑大师要出席,一些自认为肚子里有点儿学问的人不禁跃跃欲试,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想为难郑玄一下,顺便让自己出名。

没想到,郑玄对所有问题都对答如流,知识之渊博、思路之敏捷让人叹为观止,大家无不折服。

整天迎来送往、钩心斗角,只是抽空看两眼书,也敢叫板每天都钻在书堆里只是偶尔出来喝回酒的郑大师?

郑玄给大家上了一课。

袁绍还以冀州牧的名义推荐郑玄为茂才,并表奏他担任师长(左中郎将)的职务。袁绍的想法有点幼稚,如果郑玄接受,袁绍就成了郑玄政治上的恩主,这虽然是别人巴不得的好事,但对郑玄不好使,在此之前,被郑玄拒绝过的类似荐举已多达13次。

后来,汉献帝在许县征召天下名士,诏书也到达北海国,汉献帝还派来一辆专车,接郑玄到许县就任农业部部长(大司农)。郑玄这次答应了,不为别的,能摆脱袁绍的骚扰也值得一去。

但动身不久郑玄就感到身体不舒服,病了。

这一年是农历的庚辰年,也是龙年,次年是辛巳年,也是蛇年。按照五行学的说法,每遇龙蛇之年会对圣人不利。

郑玄于是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没有正式就任大司农,但后世一般称他为郑司农。

这时郑玄已经74岁了,在当时这已是绝对的高龄,他感觉身体越来越不适。这年春天,郑玄梦见了孔子,在梦里还跟他说了话。对五行学、易学也深有研究的郑玄把这个梦与龙蛇之年联系在一起,总觉得预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心里闷闷不乐。

这时,青州刺史袁谭亲自来到高密县,要接他到邺县去,郑玄以为袁绍又让他陪酒吃饭,有点不想去,但小袁的态度很坚决,不去不行。

郑玄只得收拾行李,随袁谭出发。

但郑玄病倒在了元城,只得停在那里。

郑玄跟刘备也有一些渊源,刘备的老师卢植和郑玄是同学,论起来郑玄是刘备的师叔。刘备手下的孙乾还是郑玄的学生,说起来大家都是熟人。

袁绍与刘备相见的地方应该就是元城,此前他们二人并不相识,但早已互闻大名,所以格外亲热,袁绍、袁谭对刘备也十分敬重(绍父子倾心敬重)。

此时,身在官渡前线的曹操经常发作头疼病,内心充满紧张苦闷,而这边袁绍、刘备等人陪着郑大师相会于元城,少不了谈经论儒,互道寒暄,气氛热烈而轻松。

之后,袁绍携刘备等一行由元城返回邺县,未做太多停留,立即南下。

四个月后,郑玄病逝于元城,临终前还在注释《周易》。

在军情相当紧急的当口,袁绍为什么还要关照一下郑玄呢?

袁绍这么做是有深意的,他让郑玄陪他南下有重要安排。

这一仗袁绍志在必得,此行不仅带上了全部主力,还带着大量图书典籍,其中不乏关于典章制度方面的资料,显示出袁绍不仅着眼于这一仗能否打赢,而且已经开始考虑打赢之后的事。

袁绍已经在规划打败曹操之后,他就立即接管朝廷,如果汉献帝肯合作,就还让他当这个傀儡皇帝,如果不愿意合作,就另立其他人。

让郑玄同去,着眼的是未来新政权的舆论工作和典章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