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

中东史——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



部落与氏族

正如基督徒通常将耶稣基督的诞生作为划分人类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穆斯林亦将人类历史的进程划分为查希里叶时代和伊斯兰教诞生以来的时代。“查希里叶”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无知。《古兰经》中曾经四次提到查希里叶时代,特指缺乏真正信仰的时期,用以区别其后的伊斯兰时代。广义上的查希里叶时代,泛指从人类的始祖阿丹(即亚当)至先知穆罕默德奉安拉的使命传布启示的历史阶段。此处所说的查希里叶时代属于狭义的范畴,即伊斯兰教诞生前的百余年间,而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人,在狭义上仅指生活在希贾兹和纳季德一带的北方阿拉伯人。

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人处于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血缘因素是维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血缘组织决定社会成员的群体归属。阿拉伯人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组成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部落(qabilah)和氏族(qawm)是血缘群体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阿拉伯人如若出自同一祖先,或者自认为是出自同一祖先,便会组成同一部落。每个部落包括若干氏族。例如,哈尼法部落包括阿米尔氏族、杜勒氏族、阿迪氏族等,其中哈尼法被视作该部落所有成员的共同祖先,阿米尔、杜勒、阿迪等则被视作各个氏族成员的亚祖先。又如,舍伊班部落包括阿布·拉比尔氏族、穆哈里姆氏族、穆拉氏族等,其中舍伊班被视作该部落所有成员的共同祖先,阿布·拉比尔、穆哈里姆、穆拉等则被视作各个氏族成员的亚祖先。氏族之下是结构松散的家庭。“血缘的纽带决定家庭在氏族中的地位,决定氏族在部落中的地位,决定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关系。”

“在贝都因人中,每一顶帐篷组成一个家庭,每一处宿营地组成一个氏族,若干处宿营地组成一个部落。”部落犹如一个小的国家,拥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部落成员遵循传统的习俗,保卫水源和牧场是部落成员的共同职责。“无论在绿洲还是在旷野,个人被视作其所属部落的成员。只有在部落之中,并且只有通过部落的形式,个人才有可能生存和获得保护……血亲复仇是约束部落之间暴力冲突的唯一手段。”在游牧地区,部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血缘关系根深蒂固,几乎构成联结部落成员的唯一纽带。至于定居地区,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非血缘关系抑或地域关系;不同部落成员之间的通婚以及一个部落的成员依附于其他部落,是导致地域关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部落成员由于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甚密切。同一部落的各个氏族往往只是在炎热的旱季聚首一处,待雨季来临,便分头迁至各自的牧场。相比之下,同一氏族的成员相互之间亲缘关系密切,同居一处,更具完整意义,是阿拉伯血缘社会的核心单位。古莱西部落入主麦加以后,曾经以氏族为单位划分成“内古莱西人”和“外古莱西人”。先知穆罕默德早年,麦加出现的所谓香料集团和联盟集团,亦建立在氏族组合的基础之上。另据徙志初年的《麦地那宪章》,奥斯部落和哈兹拉只部落的成员以及来自麦加的迁士,皆以氏族为单位加入乌玛。

中东史——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

画家笔下的贝都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