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

中东史——什叶派的演变



什叶派的缘起

什叶派是哈里发时代穆斯林另一重要的宗教政治派别。“什叶”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什叶派作为伊斯兰教的派别,特指阿里及其后裔的追随者。

通常认为,什叶派兴起于伊朗高原,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差异构成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伊斯兰教徒长期对立的社会基础。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什叶派最初仅仅表现为乌玛内部的某种政治倾向,起源于围绕哈里发的继承权而展开的斗争,可以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的初期。那时,伊斯兰教尚被视作阿拉伯人的信仰,波斯血统的穆斯林屈指可数。

先知穆罕默德作为伊斯兰国家的宗教领袖和政治首脑,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自己的继承人选。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以后,古莱西部落的阿布·伯克尔、欧默尔、奥斯曼相继出任哈里发。在此期间,圣门弟子赛勒曼·法里西、阿布·扎尔、阿卜杜拉·萨巴伊、哈立德·赛义德等人宣称:古莱西部落如同树干,圣裔乃是树之果实,果实比树干更加尊贵。他们认为,哈里发作为乌玛的栋梁,应当出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而阿里身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是哈里发的唯一合法人选,至于阿布·伯克尔、欧默尔和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皆属违背先知穆罕默德遗愿和窃夺乌玛权位的非法行为。

656年,阿里出任哈里发,首都自麦地那移至库法,追随阿里的穆斯林逐渐汇聚于伊拉克。661年阿里死后,穆阿威叶迫使阿里的长子哈桑退位,继而在大马士革出任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阿里的追随者开始遭到排斥和迫害。

680年穆阿威叶死后,追随阿里的伊拉克人拒绝承认穆阿威叶之子叶齐德的统治地位,迎请阿里的次子侯赛因离开麦加,前往库法出任哈里发。侯赛因在途经卡尔巴拉时,遇到倭马亚王朝军队的袭击,遇害身亡。卡尔巴拉事件激化了穆斯林内部的矛盾冲突,什叶派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反对派始露端倪,“为殉教者侯赛因复仇”成为什叶派的最初纲领。

684年,所谓的“悔罪者”。在库法举行暴动,首开什叶派武装起义的先河。685年,“悔罪者”在贾吉拉的艾因·瓦尔达与倭马亚军队交战,损失惨重,起义失败。

倭马亚王朝前期,什叶派最具威胁的政治行为是穆赫塔尔起义。穆赫塔尔出身于塔伊夫的萨奇夫部落,自从其父阿布·乌巴德于634年在伊拉克阵亡之后,由欧默尔和阿里相继抚养。680年,穆赫塔尔追随阿里之子侯赛因,后参加“悔罪者”起义,遭倭马亚王朝监禁。穆赫塔尔获释后,最初投奔麦加的哈里发阿卜杜拉,并以阿卜杜拉的名义在库法从事反对倭马亚王朝的活动。不久,穆赫塔尔脱离阿卜杜拉,拥戴阿里第三子伊本·哈奈菲叶作为宗教领袖,以“为殉教者侯赛因复仇”作为口号,占据库法。穆赫塔尔声称,伊玛目具有隐秘的灵知和超凡的神性,前任伊玛目死后,其灵知和神性传至下代伊玛目,伊本·哈奈菲叶继承了阿里的灵知和神性,是在世的伊玛目。穆赫塔尔将伊本·哈奈菲叶视作马赫迪,自称马赫迪的代理人和先知穆罕默德的维齐尔,受命匡扶正义,铲除暴虐,推翻倭马亚人的统治,恢复阿里家族的后裔在伊斯兰世界的合法政治地位。穆赫塔尔还阐述了相应的社会纲领,反对歧视麦瓦利,主张穆斯林平等的原则。穆赫塔尔起义声势浩大,起义者几乎占据伊拉克全境,屡败倭马亚军队,斩杀卡尔巴拉事件的元凶欧拜杜拉·齐亚德。穆赫塔尔及其追随者所攻击的目标,无疑是倭马亚王朝。然而,阿卜杜拉不能容忍穆赫塔尔改弦更张的行为和支持阿里家族后裔的政治倾向。687年,阿卜杜拉遣其弟穆斯阿卜自巴士拉率军攻击库法,双方交战数月。穆赫塔尔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身亡。穆赫塔尔死后,其追随者继续反对倭马亚王朝,是为什叶派的早期分支凯桑尼派。

阿拔斯时代,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发展,穆斯林的神学思想体系日趋完善。在新的形势下,什叶派不再仅仅强调“为殉教者侯赛因复仇”的政治纲领,逐渐形成相应的宗教学说,在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北非一带颇具势力。公元10世纪可谓“什叶派的世纪”,伊朗西部和伊拉克的白益王朝、叙利亚的哈姆丹王朝、埃及的法蒂玛王朝、马格里布的伊德利斯王朝以及也门的栽德王朝和巴林的卡尔马特派国家称雄伊斯兰世界,集中反映了什叶派在这一时期的广泛影响。10世纪的著名学者花拉子密称伊拉克是什叶派的圣地,称库法和阿里的陵墓所在即纳杰夫是什叶派的精神家园。

什叶派的宗教政治理论

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伊斯兰教徒同样尊奉《古兰经》规定的各项基本信条,履行念、拜、斋、课、朝诸多宗教义务,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什叶派特有的伊玛目学说。

众所周知,所有的穆斯林皆须表白独尊安拉和崇奉先知穆罕默德为安拉之使者的信仰,什叶派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信仰和绝对服从伊玛目的内容。“相信至尊的安拉,相信安拉的使者,拥戴阿里及正道的伊玛目,远离他们的敌人而崇拜至尊的安拉。我们就这样认知安拉。”“谁信仰安拉,而不信仰安拉派遣的伊玛目,谁的信仰就不被接受,谁就是迷惘者,安拉憎恶他的行为。”

与逊尼派伊斯兰教相比,什叶派的突出特征在于强调伊玛目的必要性。什叶派认为,“至尊的安拉是伟大的,不会让大地上没有公正的伊玛目。在信士们狂热时,伊玛目予以降温;在信士们动摇时,伊玛目使其坚定。他是安拉对众仆的证据,若无伊玛目——安拉对众仆的证据,大地便不复存在。大地上即使只剩下两个人,其中必有一个权威,他就是伊玛目。”“伊玛目的地位相当于先知,是合法的继承人。伊玛目是安拉和使者的继承人,处在穆民领袖的地位……伊玛目是宗教的中坚,穆民的支柱,世界的砥柱,信士的骄傲……依靠伊玛目,才能完成礼拜、天课、斋戒、朝觐、圣战,才能增加战利品及施舍,才能制定法令,实行裁决,才能防止疏漏和偏差。伊玛目准许安拉之所准,禁止安拉之所禁,立安拉之法度,卫安拉之宗教。”

什叶派的伊玛目理论,首先是伊玛目的继承权和所谓的遗嘱思想,这是什叶派特有的政治学说。逊尼派穆斯林认为,哈里发应当产生于选举,穆斯林公议的选择是确定哈里发权位归属的首要原则。什叶派反对公议的原则,强调伊玛目的世袭继承。什叶派认为,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以后,阿里及其后裔理应以伊玛目的身份继承伊斯兰世界的领袖权位,这是安拉钦定的人选,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遗愿所在;伊玛目的继承权只属于先知的家族,即阿里、阿里与法蒂玛的长子哈桑和次子侯赛因,以及侯赛因的直系后裔。什叶派援引《古兰经》的如下启示:“大地确是安拉的,他使他意欲的臣仆继承它”,“你的主,创造他所意欲的,选择他所意欲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进而声称“哈里发的位置不是大众的权利;不能由大众推选和大众议定。因为哈里发是宗教的栋梁,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先知不会疏忽这样的问题,也不会把它交给大众的。先知应该为伊斯兰教人指定一个领袖,指定一个没有犯过大小罪过的领袖,而阿里就是穆罕默德圣人所指定的伊斯兰教人的领袖”,”谁不认知至尊的安拉,谁不知道伊玛目必出自先知的家族,谁认知和崇拜的就非安拉”。根据什叶派的《圣训》,先知穆罕默德曾经提及自己死后留给乌玛的两种重要遗产,即《古兰经》和先知的家族,先知穆罕默德于632年自麦加返回麦地那途中,在盖迪尔·胡姆向众人宣称:“我是谁的主人,阿里就是谁的主人。”什叶派的所谓“封职纪念日”即由此而来。白益王公入主巴格达期间,“盖迪尔·胡姆节”(伊斯兰教历12月18日)被确定为什叶派特有的两大节日之一。

什叶派的伊玛目理论,还包含伊玛目隐遁说和所谓的转世思想;这是什叶派宗教学说的重要内容。什叶派认为,伊玛目从阿里开始,经历数代的传承,末代的伊玛目虽然已经离开人间,但是并非真正的死亡,而只是暂时的隐遁,隐遁期间通过称作纳吉卜或穆智台希丁的代理人行使宗教领袖的权力,在世界末日到来的前夕将以马赫迪(阿拉伯语中“被引上正道的人”一词的音译)的身份重返尘世,惩治邪恶,恢复正义。相传,改奉伊斯兰教的犹太人阿卜杜拉·萨巴伊曾经声称先知穆罕默德将如同耶稣一样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复临人间,后来又以阿里的转世取代先知穆罕默德的转世,逐渐形成什叶派的所谓转世思想。

什叶派宗教学说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古兰经》的隐义说。什叶派认为,安拉所启示世人的《古兰经》具有表义和隐义的区分,前者是《古兰经》的字面内容,后者是隐于经文之内的奥义和信仰的真谛;只有阿里及其后的历代伊玛目通晓《古兰经》的隐义,包括其中的章首字母、预言、比喻、暗示以及安拉启示的玄机、安拉的创世、万物的由来、安拉与受造者的关系、安拉的本体、安拉的前定、先知的使命、马赫迪的降临,而其他的穆斯林仅仅认识《古兰经》的表义,只能通过伊玛目的教诲理解《古兰经》的隐义。

什叶派与逊尼派伊斯兰教相区别的显著特征,是伊玛目的神圣地位。逊尼派伊斯兰教认为,历代先知作为受造之物,皆属常人。什叶派则强调,阿里及其后的历代伊玛目不仅具有先知穆罕默德的良好品质,而且具有安拉赋予的灵知和真光,具有不谬性和免罪权,是安拉与穆斯林之间的中介者。《古兰经》有如下启示:“你们当信仰安拉和使者,和他所降示的光明。”什叶派据此声称,伊玛目便是安拉降示的光明。“伊玛目是光芒四射的圆月,是烁烁的夜明灯,是闪闪的光芒,是黑夜中的启明星。”《古兰经》亦有如下启示:“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引导者。”什叶派据此声称,伊玛目即世人的引导者,穆斯林只有接受伊玛目的引领,才能进入天园的境界。什叶派的某些支派甚至认为伊玛目具有某种程度的神性,或者将伊玛目视作神的化身。他们声称:“神的一部分精灵,降于阿里的肉体,混合为一,所以阿里能预知未来,丝毫不爽,与敌战争,百战百胜……有时,雷声就是他的呐喊,闪电就是他的微笑。”

根据逊尼派穆斯林的政治理论,哈里发只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充其量不过是安拉在大地的代治者;哈里发绝无真正意义的立法权可言,而只能在遵循经训和沙里亚的前提下治理乌玛,行使相应的职责;穆斯林民众具有选择哈里发的权利,他们不仅要顺从哈里发,更要顺从安拉的意志。相比之下,什叶派在强调伊玛目的高贵世系和神圣地位的基础上,赋予伊玛目包括立法在内的完整权力,直至在尘世间绝无仅有的无限权力,进而将承认伊玛目的继承权,尤其是绝对顺从伊玛目的政治原则,视作信仰的必要内容。

什叶派除崇尚伊玛目学说外,还普遍强调塔基亚的原则。塔基亚意为谨防和掩饰,指穆斯林在处境危险的时候隐讳内心的真实信仰。这一原则的依据,是《古兰经》中的如下启示:“信道的人,不可舍同教而以外教为盟友;谁犯此禁令,谁不得安拉的祐护,除非你们对他们有所畏惧而假意应酬”,“既信奉安拉之后,又表示不信者——除非被迫宣称不信、内心却为信仰而坚定者——为不信而心情舒畅者将遭天谴,并受重大的刑罚”。逊尼派伊斯兰教并不反对塔基亚原则。然而,在哈里发国家统治时期,逊尼派伊斯兰教占有绝对的优势,什叶派穆斯林屡遭迫害,处境颇为险恶。因此,什叶派不仅承认塔基亚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视作宗教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崇拜所谓的圣徒和圣墓,也是什叶派区别于逊尼派穆斯林的明显特征。阿里、哈桑、侯赛因及其后的历代伊玛目,大都身遭横祸,被害而死。什叶派穆斯林因此将他们视作圣徒,其安葬之处便是圣墓的所在。除全体穆斯林公认的圣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外,什叶派另有若干朝拜的圣地。伊拉克的纳杰夫是阿里的遇害地,圣墓位于纳杰夫的哈伊达尔清真寺中央。伊拉克的卡尔巴拉是侯赛因的遇害地,圣墓所在地是侯赛因清真寺,有镀金穹顶和3座高塔,十分壮观。818年,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达死于伊朗东部的突斯附近;此后,其陵墓所在地改称马什哈德,前去拜谒的什叶派穆斯林络绎不绝。第七代伊玛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代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均死于巴格达,陵墓所在的卡兹米耶清真寺被什叶派穆斯林尊为圣地。伊朗西部的库姆,是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达的胞妹法蒂玛·麦尔苏迈的葬身处,也是什叶派学者云集的著名圣城。朝拜上述圣地是什叶派的定制,在圣墓哀悼圣徒则是什叶派的重要宗教仪式。

中东史——什叶派的演变

阿舒拉节期间前往卡尔巴拉侯赛因清真寺拜谒的人群